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杨昌芹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十二届贵州省党代表、第三届贵州省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。2018年,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,光明日报、光明网组织实施的“中国非遗年度人物”推选活动中,杨昌芹被推选为“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”。作为赤水竹编工艺的第六代传承人,杨昌芹代表在过去的一年,参加了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活动。她希望通过竹编手艺,带动赤水竹编产业的发展,让更多的人从事非遗传承和发展工作。
贵州赤水地处长江上游,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。由于气候环境适宜各类竹子生长,当地生长着楠竹、慈竹、斑竹等二百多种竹子,竹林总面积超过130万亩。“由于山高路陡,以前采伐的竹子基本上都是直接拿去卖,平均每吨450元左右,极大地困扰着当地竹业的发展。”杨昌芹说。这是2019年3月7日,杨昌芹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。
“尽管地处深山、交通不便,但是我们当地竹农并没有因此放弃,一直努力地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……”杨昌芹说,近年来,当地通过发展金钗石斛、商品竹林、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,经济迅速发展。2017年,赤水市成为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。这是2019年3月9日,杨昌芹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。
“我是去年参加‘代表通道’的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,是见证赤水脱贫攻坚、并从中获益的年轻人。”杨昌芹代表说。1990年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的杨昌芹,16岁进入黔东印江民族职业学校,跟随贵州省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竹编技艺。这是2019年3月9日,杨昌芹代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。
竹编是一个较复杂的工艺技术。一件成品,要经过20多道工序。先是选择好的原材料慈竹,然后是刮青、破竹、加工、起篾、染色、煮篾、拉丝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把竹片处理成晶莹透明、细如头发的精细竹丝,再精心编织,最后装裱。凭着对竹编工艺的执着与热爱,杨昌芹努力钻研,技艺日渐成熟。她的竹编作品多次获得省内外工艺品大奖。2015年,杨昌芹当选贵州省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。这是2017年10月,杨昌芹代表向人们展示赤水竹编工艺。
“非遗文化不只是要传承技艺,而是要‘活态’传承。创新、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、开拓市场。”杨昌芹说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、喜爱竹编、受益竹编,让赤水的20万竹农从“扛着竹子奔小康”到“编着竹子来致富”,杨昌芹义务开展竹编培训。在她的带动下,赤水竹编成了当地竹农脱贫致富的“好帮手”。这是2017年10月,杨昌芹向人们展示赤水竹编工艺。
近年来,当地不断创新竹编的工艺和造型,产品畅销海内外。目前当地从事竹编生产的手艺人超过1000人,间接带动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。“在过去的一年,我们当地建成了两个展示销售体验为一体的中心,把非遗文化和旅游更加深入地融合。接下来,我们将跟各乡镇深入合作,打通产供销链接,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。”杨昌芹代表说。这是2018年11月10日,女工们在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(前)带领下创作竹编。(光明网记者季春红 郝魁府 剪辑:张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