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征集范围:本次征集面向政府部门、社会组织、企事业单位、新闻媒体、商业网站平台等社会各类公益主体,通过互联网发起、组织、实施、传播的公益项目均可参与。
征集类别:
互联网+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互联网赋能发展作用,聚焦推动经济发展、促进群众增收等开展的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网络公益项目。
互联网+社会帮扶 聚焦特定群体实际需求,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、途径、渠道,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,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互联网+应急救援 针对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社会突发事件,运用互联网开展或助力救援工作,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损失,帮助受灾受害群众重建家园、回归美好生活。
互联网+教育发展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针对留守儿童、青少年学生、妇女、老年人及其他社会群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,促进提升文明素养、文化修养。
互联网+文化传承 运用“互联网+”手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让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浸润人心、滋养人心。
其他类别 基于互联网或运用互联网发起、组织、实施、传播的其他致力于改善社会民生、优化社会治理、促进生态保护、创造美好生活、增进人民福祉的网络公益项目。
推荐标准:本次行动征集的网络公益项目应具备规范性、平台化、公益性、实效性、影响力、示范性等特点,原则上应为2023年1月1日以前开始实施且正在实施的网络公益项目。申报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:
(1)规范性。项目经过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,履行了相关备案程序,主体身份、项目内容、执行过程合法合规,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情形,没有产生不良影响。
(2)平台化。项目基于互联网平台或运用互联网手段组织和开展,具有鲜明的互联网属性和特色。
(3)公益性。项目具备社会公益属性,聚焦解决某个领域或类型的社会问题,让相关群体切实受益。
(4)实效性。项目价值导向积极正向,在前期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,获得良好社会效益。
(5)影响力。广大群众对项目实施成果普遍认可,收获广泛好评;项目所传递的网络公益理念、价值、文化有效触达网民,在传递网络公益正能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(6)示范性。项目内容、方式具有创新性、示范性,相关经验可复制、可推广。
申报要求:
1.本次征集按照自愿申报、单位推荐的方式开展。申报主体按要求填写《2024年网络公益行动优秀网络公益项目推荐表》(点击下载),经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网信办、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审核同意后,由推荐单位统一申报。
2.项目申报材料应内容详实、简洁凝练、层次分明、特色突出,数据、案例真实有效,能够充分展现项目实施成效,总体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。鼓励同时提交图片、视频、媒体报道等相关辅证材料,图片、视频要求清晰度高、质量好,媒体报道要求同时提供清晰截图和网址链接。每个项目限申报一次,不得通过不同渠道重复申报。